聚焦耐药防控 助力基层艾防
—红河州艾防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
9月26日,由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联合云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学会、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共同举办的“云南省红河州艾防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红河州蒙自市顺利召开。来自红河州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围绕耐药管理、治疗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学习与研讨,为当地艾防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力。
精准聚焦痛点,锚定防治关键
本次培训紧扣红河州艾防工作实际需求。据云南省传染病医院陈梅教授在会上披露,当前红河州艾滋病防治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晚发现病例占比高、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治疗管理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抗病毒治疗中的耐药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
硬核内容赋能,破解临床难题
培训议程聚焦前沿技术与实战应用,构建起“理论解读+案例研讨”的立体课程体系:
耐药防控前沿: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李惠琴教授直指耐药形势的复杂性——“除已检测发现的耐药情况外,检测局限性导致的隐性耐药风险更需警惕”,强调初治患者启动高耐药屏障方案的重要性。
治疗方案优化:刘俊教授结合指南解读指出,低耐药屏障药物使用与依从性不佳是治疗应答不佳的主因,而 B/F/TAF 等高耐药屏障药物可实现高水平病毒学抑制,且耐受性与依从性优势显著,为一线治疗提供新选择。
本土实践进展:陈梅教授系统介绍了红河州防治现状,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李重熙教授则通过解读《晚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填补基层在特殊病例处置中的知识短板。
在互动研讨环节,陶鹏飞、俱旭等专家围绕“耐药趋势下初治方案选择”“无耐药评估经治患者管理”等现实问题展开热议,形成多项贴合基层实际的实操建议。
凝聚专业共识,筑牢防治根基
会议最后,黄岑缅教授在总结中强调,本次培训搭建了 “专家-基层”的学术桥梁,不仅更新了艾防人员的知识体系,更推动了高耐药屏障方案、低病毒血症管理等前沿策略的落地转化。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应用于临床实践,切实提升当地艾滋病诊疗规范化水平。
供稿:尹舒扬
责编:袁继征
审核:刘中夫